您的位置: 首页 >九三文苑>详细内容

学社史,继传统

发布时间:2024-12-02 信息来源: 【字体:


1998年6月,九三学社中央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社范围内开展一次为期一年的“学社史,继传统,迎接新世纪”的读书活动。1998年5月,出版发行《九三学社简史》(记载九三学社筹建1997年11月社七大召开的历史)。今天时隔26年再回溯社中央要求,更是九三学社成立79周年纪念日,读《九三学社史》,意义非凡,感触很深。

全书从1944年九三学社创建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76年的九三史事,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至九三学社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轴,详细记载了每届期间重要、重大活动、事件及做出重要贡献的九三同仁。正如武维华主席在序言中所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人,没有魂。”在两天的阅读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眼见证了九三学社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如今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的全过程。这段历史,不仅是一部学术与政治交织的辉煌篇章,更是一段关于理想、信念与坚持的感人故事。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九三学社的关怀

1945年9月10日,毛泽东在重庆桂园接见许德珩和劳君展,对九三座谈会,主席这样说“人数不少,即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了很大作用吗?”在主席的关怀鼓励下,许德珩等人才下定决心把座谈会建成一个永久性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得知救国会解散和九三学社酝酿解散的情况后,派中央领导同志转达他不同意九三学社解散的意见。1950年3月,恢复了中央理事会。

1983年12月3日,胡耀邦、邓小平、彭真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九三学社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2002年12月27日,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王刚等中共中央领导走访九三学社中央。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一次走访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中的盛事,也是九三学社史上的大事。

2012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登门走访九三学社中央机关,看望九三学社工作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征求九三学社中央领导的意见。

党和国家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民主党派也才能得以发展、壮大。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也是武维华主席总结的第一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重大活动的参与和见证

1949年10月1日,许德珩(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希(林垦部部长)等九三学社成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梁希感慨地对同登天安门城楼的蔡帮华教授说:“今天北平历尽金、元、明、清多少朝代,至少经历了七百多年的艰苦岁月。没想到我们两个穷教授会穿上毛主席送的制服,能站在天安门上庆祝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多么幸福呀!”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吴阶平主席代表九三学社分别参加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中,九三学社共有40余位社员入选奥运火炬手。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为和平民主,维护“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得到国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三、重要参政议政成果

    1986年3月3日,九三学社成员王淦昌、陈芳允、王大珩、杨嘉墀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邓小平两天后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经过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计划实施以来,大批科技领域的九三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注:九三学社社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星定位系统”方案,即两颗静止同步卫星进行定位。1986年启动研发,1989年9月,进行了“首次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的星地对接功能演示,演示开始后,只用了短短几秒钟,“双星定位系统”就计算出了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定位精度优于20米、双向定时精度20纳秒,短报文双向通信畅通。该设想比美国的乔汉森1998年发表的同一设想,整整早了15年。媒体评价最亮的和亮得最早的那颗星,就是“中国北斗”卫星(双星定位)的创始人陈芳允。(2024年7月10-11日,台州乱弹现代戏《追星者》连续两晚在国家大剧院献演))

    2007年初,社中央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敏锐地意识到,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参政议政的长期课题。社员在珠海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示范”。期间,韩启德主席多次带队考察调研。持续至2010年《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大会一号提案。

    社员龚震在工作之余撰写500余篇信息,67篇被全国政协采用,400多篇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17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多次获九三学社中央“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注: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社苏州市委常委,“九三楷模”称号的获得者龚震自2003年入社至今已撰写了1000余篇信息,其中200余篇被全国政协采用,80余篇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上报的信息20余次得到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截止2024年5月)

2019年,在表彰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的重要提案,九三学社共13件提案入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关于尽快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提案》(1995年,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施双休)、《关于免征农业税的提案》(2003年,2006年元月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

九三学社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取得的成绩,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九三学社作为一个政治团体的独特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标杆。它不仅能够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人才,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还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这种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风貌,正是我们九三学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广泛赞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九三学社史》,我被那些先辈们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两院院士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积极投身到社会变革和民主建设的洪流之中;他们坚持真理,捍卫科学,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九三学社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忘初心,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自觉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在本职工作还是党派工作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分享到: